7月19-20日,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2025)在济南举办。学术年会包括:2025第七届建筑机器人技术大会(中国济南)暨智能建造与建筑机器人大会、新质生产力与工业智能创新生态大会等。会议交流报告共80余个,涉及智能建造、离散制造、流程制造、智慧交通、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等行业,汇集省内外领域专家学者、产业领军、一线科技工作者,线下参会500余人,线上参会人数1000余人。
本次学术年会由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电子电气与控制学部、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山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专委会等共同承办,青岛金诺国际会展有限公司、特种机器人设计与控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山东国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协办。
开幕式由山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李贻斌主持,山东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袁慎庆,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宏伟,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张承慧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袁慎庆副主席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在科技发展、人才成长、产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充分交流、碰撞思想,提供新思路、为山东省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开辟新赛道,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智能山东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陈宏伟教授指出了此次智能建造与建筑机器人大会的重要意义。张承慧教授充分肯定了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在推动学术交流服务创新策源、产业赋能、人才成长、开展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助力、智库专家行等活动发挥的重要作用。
智启新元 筑就未来
7月19日举办的2025第七届建筑机器人技术大会(中国济南)暨智能建造与建筑机器人大会,南洋理工大学教授陈义明,河北科技大学校长、教授李铁军,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教授李利平,山东建筑大学校长、教授于德湖等分别在大会主会场作“Robotics and Automation for Built Environment: Solutions for Real World Challenges”“移动作业型建筑机器人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隧道工程智能建造高端装备与机器人实用技术”“智能建造相关实践与思考”主旨报告。聚焦以建筑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建筑装备创新与应用,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开展深度技术交流,推进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陈义明教授在报告中分析了建筑业劳动密集、流程非标准化、作业环境复杂所带来的效率低下与安全风险,指出推动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融入建造行业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报告重点介绍了其在新加坡和中国主持的两个建筑机器人重大科研项目,从工厂预制到现场安装,展示了多场景下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并结合新加坡本土的产业研发实践,深入探讨了现场施工机器人自动化的推进路径及所面临的技术与系统性挑战,为建筑机器人应对现实工程需求提供了可行思路与国际经验。李铁军教授在报告中深入分析了建筑机器人形态与能力的现状与需求、车臂一体协作型建筑机器人的设计原理等,并分析了人机协作行为安全行为、学习技能计划等系列的研究进展和机器人在智能建造领域的深度思考。李利平教授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团队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防护与智能养护方面系统性的创新成果。介绍了突破隧道智能建造前沿技术系列装备系统解决的多个地下工程、灾害预警控制难题,推动隧道建设向少人化、无人化、智能化工业发展,并服务于地铁、铁路、公路等多项重大运营工程的具体实践。于德湖教授在报告中从建筑业全链条“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四大环节出发,系统介绍了研究团队在智能化建造体系构建中的具体实践,重点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建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智能生产线与施工机器人研发应用进展。报告还分享了山东建筑大学在推动建筑业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创新探索。
促进自主国产化 智领新质生产力
7月20日举办的新质生产力与工业智能创新生态大会,聚焦智能与控制学科融合发展、智能自主系统和具身智能、工业软件与智能装备国产化自主创新、推进学术交流引导下的创新策源、产业赋能、智库咨询、人才成长、助力创新驱动发展等服务。中国自动化学会特聘顾问、海军航空大学教授何友,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于海斌,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大学讲习教授张承慧,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宋锐,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王继强,山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龙等分别作“人工智能发展前”“新工业革命与智能机器人”“大容量新能源系统控制技术发展与展望”“机器人具身操作技能学习方法研究”“航空混合动力控制系统集成与应用”主旨报告。
何友教授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人工智能前沿突破、人工智能安全研究和发展战略等方面梳理了人工智能的历史脉络,阐释了人工智能的前沿理论与最新技术,探讨了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强调AI不仅在深刻改变世界,更在重塑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同时聚焦人工智能与安全问题,指出推动人工智能向更加安全、透明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于海斌研究员在报告中讲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历史脉络与具身智能的诞生、具身智能的核心内涵与科学依据,围绕具身智能四大热点的思考与技术挑战,指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价值在于“本体硬件”与“智能算法”的协同突破等观点。张承慧教授在报告中报告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新能源系统控制的发展历程,尤其是中国在新能源大规模应用过程中形成的标志性控制理论与技术成果。宋锐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机器人具身操作技能学习是当前机器人基础前沿研究的热点方向,具身操作技能的提升将显著增强机器人对非结构化环境的适应性与操作效率,突破我国机器人高端作业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支撑国产机器人高端化发展与产业升级。王继强教授围绕濒海立体交通运输和海上综合信息保障的特殊需求,以低空海上无人机 总体和混合电源为抓手,汇报特种飞行器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在飞行器研发设计与制造、总装集成与试验、飞行服务与保障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杨龙高工在报告中分享了山信软件以“AI+” 战略为核心驱动力,深度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场景的落地应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例所做出的具体实践。
数智融合 共谋发展
本次学术年会共设技术专题论坛6个,青年学者论坛2个,学科发展论坛1个,学术专题论坛1个。
7月19日技术专题论坛围绕“建筑机器人新技术”“智能建造技术及应用”“AI赋能绿色智能建造”“建筑机器人技术与智能建造”等主题,邀请省内外 20多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分别作报告,展开深度研讨,共同擘画智能建造与低碳转型的融合路径。7月20日技术专题论坛汇聚省内外2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具身智能、自主运动、作业技能学习,智能检测、过程控制、工业大模型,智能控制器国产化、制造装备智能化、智能制造,优化、控制、智能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突破提供交流平台,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学科发展论坛围绕智能融合将推动控制学科向“强理论、重实践、跨学科”方向发展,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教育-科研-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培养面向智能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开展交流探讨。学术专题论坛围绕人工智能与控制系统的深度融合、工业优化技术的落地实践等展开深入探讨。
智库助力 精准赋能
结合山东省自动化学会承担的“环济南大锻件研发制造集群建设智库专家地方行”项目,“智能检测、过程控制、工业大模型”“智能控制器国产化、制造装备智能化、智能制造”技术专题分论坛围绕“环济南大锻件研发制造集群”技术赋能、突破关键瓶颈、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产业链资源整合等方面开展交流研讨,汇集专家、企业意见建议,为环济南大锻件集群建设智库专家行”提供核心抓手,推动项目实施。
青年领航 科创未来
控制与智能融合青年学者论坛聚焦人工智能与工业控制系统的深度融合,包括山东省科协青年托举人才等20余名青年科技人才通过学术报告交流,思想碰撞,促进了青年在科技领域深度交流合作;建筑机器人与智能建造青年论坛,探讨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智汇创展 产学才联
为充分发挥会议平台作用,会议期间特设科技成果展区,展示参会单位科技成果、产品技术。推动技术交流、产品宣传,单位创新形象展示,促进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对接。
山东省自动化学会立足自动化控制“学科交叉性强、应用支撑面广、智能引领度高”的学科优势,在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的“十五五”规划即将出台之际,在国家应对世界格局重塑和智能时代演进而加快自主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学会将发挥以学术交流为牵引的创新策源、产业赋能、学科建设、人才成长、智库研究、助力创新驱动发展等服务作用,为山东省自动化和人工智能领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